當端午的風掠過校園樹梢,一場傳統(tǒng)與青春的奇妙邂逅悄然啟幕。這里沒有江河奔涌,卻有旱地龍舟的激情競速;沒有繁復古禮,卻有香囊竹扇的匠心傳承;沒有標準答案,卻有知識問答的趣味碰撞。當00后大學生們拿起粽葉、執(zhí)起畫筆、跨上“龍舟”,古老的端午習俗便在創(chuàng)意與活力中煥發(fā)新生。
鼓聲陣陣,吶喊聲聲,一場別開生面的旱地龍舟比賽在大學校園操場火熱開賽。八人一組的參賽隊伍,跨坐在色彩鮮艷的充氣龍舟上,雙手緊握“船身”兩側(cè)把手,眼神中滿是躍躍欲試的興奮與志在必得的堅定。
隨著裁判一聲令下,“龍舟”如離弦之箭,在操場上飛馳起來。隊員們齊聲高喊口號,步伐整齊劃一,以默契的配合與十足的沖勁,向著終點前進。
賽場上,有的隊伍一馬當先,憑借出色的節(jié)奏把控與強大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將對手遠遠甩在身后;有的隊伍雖暫時落后,卻毫不氣餒,不斷調(diào)整策略,奮起直追。
圍觀的同學們自發(fā)組成啦啦隊,為選手們加油助威,加油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回蕩在整個校園上空。這場旱地龍舟比賽,不僅是體力與速度的較量,更是團隊精神的彰顯,讓端午的熱烈氛圍在青春的賽場上盡情綻放。
當端午的文化基因遇上青年的奇思妙想,一場關(guān)于“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對話在手工區(qū)悄然展開。三塊充滿煙火氣的方寸天地里,艾草的清香、竹條的溫潤、彩蛋的靈動感,正被年輕的雙手重新解構(gòu)——這是屬于Z世代的文化表達方式,也是千年習俗在新時代的溫柔轉(zhuǎn)身。
在手工DIY艾草香囊的活動區(qū)域,桌上擺滿了色彩斑斕的綢緞布料、五彩絲線、蓬松柔軟的棉花,以及散發(fā)著獨特清香的艾草。同學們圍坐在一起,精心挑選心儀的布料,在指導老師的耐心講解下,開始制作香囊。穿針引線、填充艾草、縫制收口、系上流蘇,每一個步驟都飽含著大家的專注與用心。
編制竹扇的現(xiàn)場同樣熱鬧非凡。纖細柔韌的竹條在同學們手中翻飛,經(jīng)過折、彎、穿、插等一系列工序,漸漸勾勒出竹扇的雛形。大家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意,有的在扇面上繪制精美的山水花鳥圖,將傳統(tǒng)國畫藝術(shù)融入竹扇之中;有的則書寫上端午詩詞,讓竹扇散發(fā)著濃濃的文化氣息。隨著竹扇逐漸成型,輕輕一揮,微風拂面,帶來陣陣清涼,也扇出了端午的悠悠古韻。
繪制彩蛋的活動吸引了眾多熱愛藝術(shù)的同學。潔白的雞蛋在他們手中變成了畫板,畫筆在蛋殼上自由穿梭,或勾勒出俏皮可愛的小動物,或描繪出絢麗多彩的風景,或書寫上吉祥喜慶的話語。不一會兒,一個個色彩斑斕、創(chuàng)意十足的彩蛋便呈現(xiàn)在眼前。
在有獎問答環(huán)節(jié),主持人精心準備的端午知識題目涵蓋了節(jié)日起源、民俗文化、詩詞典故等多個方面。同學們踴躍舉手,積極搶答,現(xiàn)場氣氛緊張而熱烈?!岸宋绻?jié)除了紀念屈原,還與哪些歷史人物有關(guān)?”“端午佩戴的五彩絲線有什么寓意?”面對這些問題,同學們沉著應答,展現(xiàn)出豐富的知識儲備。無論是對端午習俗的了解,還是對詩詞名句的背誦,大家都信手拈來,贏得了現(xiàn)場陣陣掌聲。
每答對一道題目,同學們就能獲得一份精心準備的福利禮包,里面有香甜可口的粽子、造型可愛的香囊掛件、精美的書簽等端午特色禮品。拿到禮物的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沒答對的同學也毫不氣餒,繼續(xù)積極參與,享受著知識競答帶來的樂趣。這場有獎問答活動,不僅讓同學們在歡樂中加深了對端午文化的了解,更讓大家收獲了滿滿的節(jié)日驚喜與祝福。
排版 | 135編輯器
圖片 | 135攝影圖ID:55710
文字 | 135AI寫作
頭圖 | 筆格設計ID:66269 ID:762946
文字僅做模版占位展示,購買后請自行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