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信息是否是文明修養(yǎng)的一部分?

回信息,可能是一種修養(yǎng);不回信息,也并非是沒有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

最近,一篇名為《回復別人的信息,是一種修養(yǎng)》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刷屏。然而,我們是否應該把不回復信息和修養(yǎng)聯(lián)系起來呢?本文作者認為,并不一定。

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歷。有時候,在忙碌的工作中收到朋友的微信,因為沒有時間或者不知道如何回答而沒有及時回復。還有時候,因為自己沒有看到信息而沒有回復。但是,這并不代表自己不重視朋友或者缺乏修養(yǎng)。

當我們把“回信息”和“修養(yǎng)”聯(lián)系起來時,其實就是給別人設立了一個標準:必須要回復我的信息才算有修養(yǎng)。這樣做無疑是把對方進行了精神上的綁架,以自己的主觀推斷和絕對化觀點去給別人挖了一個道德之坑與友誼之坑。

從手段、重要性、情境等多個角度考慮,“你必須回我信息”的信念都是多么的不合理。文字溝通不同于語言溝通從手段上來說,信息(短信、微信等)不同于電話或見面,溝通的強制效力和重要性有限。如果真的是有急事要溝通,建議使用電話或者在信息上加上“重要,請回復”等說明。

從情境上來說,在發(fā)送微信、短信的時候,我們并不能預知對方正在做什么。想去流浪的你無法理解一個正為信用卡還款發(fā)愁的我根本沒有心思去思考文青類問題;為跑步尋找著理由的你會無法理解當時我在海邊的無暇分神;準備點個香薰聽首歌的你無法理解我正為了PPT而撓破腦袋;滿懷心致去郊游的你無法想象會議中的我連回個信息都那么不方便。

從心理學角度講,“以自己意愿出發(fā)點認為某一事必定會發(fā)生或不會發(fā)生”的信念就是一種絕對化信念。這種信念常常與“必須”、“應該”等詞聯(lián)系在一起。像這種絕對化要求通常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此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必須回我們消息。

總之,“回消息是否算得上修養(yǎng)”,并不存在一個固定答案。在特定情況下適當?shù)剡x擇是否需要及時回復消息,并非表明缺乏禮貌和教養(yǎng)?!罢垊毡亟o我反饋”的期待感只能作為提醒他人注意禮貌行為、避免造成困擾和誤解等問題之用,并不能成為衡量他人品質(zhì)高低或評價他人價值大小之標準。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請大家多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并且少一些玻璃心態(tài)。畢竟,在現(xiàn)代社會中,“必須如此”的事情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文章評價
登錄后可以評論
立即登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