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量翻倍!從20萬到400萬,這個標題絕了!

標題的取法是不斷進化的,因為新媒體本身的特質就是變化快,而用戶的口味也在不斷的提高,所以小編取標題也要與時俱進,隨時迭代,不要拘泥于過去的思維定勢

文章閱讀量的影響因素之一是標題。本文以微信公眾賬號“視覺志”為例,探討了不同標題對文章閱讀量的影響。視覺志是一個擁有300多萬粉絲的公眾賬號,每天的頭條圖文閱讀量都能輕松達到平均50萬+,偶爾還會有幾百萬+的爆款文章。

首先,文章標題在用戶閱讀路徑中起到重要作用。當用戶看到訂閱號對話框時,頭條的一句話標題決定了用戶是否點擊進去閱讀。而標題和內容則決定了用戶是否愿意分享到朋友圈,其他人在朋友圈中看到的也是標題。因此,一個好的標題可以提高打開率,并進而影響后續(xù)的閱讀量。

以視覺志為例,一篇普通文章的閱讀量通常保持在20萬左右。但通過調整標題風格,可以將正常閱讀量從20萬拉升到400萬。例如,在一篇延時攝影的文章中,由于突出的標題效果,迅速引爆朋友圈,并帶來5萬新增粉絲。

那么如何才能通過標題新增百萬流量呢?首先要借勢。例如,在柴靜《穹頂之下》視頻火爆時期,《視覺志》發(fā)布了一篇名為《讓“柴靜”消失》的文章。這個標題逆勢而行,引發(fā)了用戶好奇心,“為什么要讓她消失?”然而實際上,文章并非討論霧霾問題消失,而是指柴靜這個名字消失。這種正話反說、文字游戲式的標題吸引了用戶眼球,并傳播得很廣。

另外一個方法是利用對照與反差。例如,《視覺志》發(fā)布了一篇關于電影《大圣歸來》和《小時代》票房評分對比的文章,《大圣歸來》評分比《小時代》高5分,但票房卻少5億。這種對比刺激了用戶情緒和好奇心,在熱點事件上借勢傳播。

除了以上兩種方法外,《視覺志》還使用一個標題講一個故事的方式吸引讀者注意力。例如,《看看這位92歲的姑娘,你的生活只能叫老太婆!》,通過對照與反差表達出年輕人被稱作老太婆這種情緒和好奇心。

從數據分析來看,《視覺志》成功地利用不同類型的標題吸引了大量閱讀量和轉發(fā)數。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平臺都能取得相同效果。同樣內容被別家平臺改過標題后轉發(fā)反響平平。

總結起來,在選擇標題時需要靈感和“天時地利人和”。但經驗表明,在不同類型公眾賬號運營中容易出現爆款文章主要分為三類:正話反說、對照與反差、一個標題講一個故事。同時需要注意字數盡量簡短,并與文章內容相配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視覺志”的成功并非偶然。“視覺志”團隊具備深入洞察用戶情緒和把握熱點事件等能力,并根據粉絲畫像進行針對性創(chuàng)作和推送內容。(2213字)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文章評價
登錄后可以評論
立即登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