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四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于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jié)?!疤帯笔墙K止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的酷暑結(jié)束,這時三伏已過或接近尾聲,由于受短期回熱天氣俗稱“秋老虎”影響,處暑過后仍有持續(xù)高溫,會感到悶熱,天氣由炎熱向悶熱轉(zhuǎn)變,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前后。處暑時,斗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jīng)達150°。
處暑,意即“出暑”,高溫將逐漸退場。處暑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南退,隨著太陽高度的繼續(xù)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暑熱消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并不是暑氣下降馬上就涼爽了,真正開始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處暑過后,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一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xù)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小露鋒芒。
處暑節(jié)氣后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中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處暑節(jié)氣期間是華南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zhuǎn)換的前期。西南和華西地區(qū),由于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
處暑節(jié)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jié)”。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jié)。
煎藥茶是處暑期間兩廣地區(qū)盛行的習俗,起源于唐代。每到這個時節(jié),家家戶戶到藥店配制藥方,在家中煎煮涼茶,清熱、去火、除肺熱。
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jié)”,在水中放河燈,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處暑以后是漁業(yè)收獲的時期,中國沿海地區(qū)常會在此節(jié)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yè)豐收。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fā)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處暑,意即“出暑”,高溫將逐漸退場。處暑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南退,隨著太陽高度的繼續(xù)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暑熱消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并不是暑氣下降馬上就涼爽了,真正開始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處暑后,人體出汗明顯減少,水鹽代謝功能逐漸恢復平衡,進入生理休整階段,機體于是出現(xiàn)疲憊感,產(chǎn)生“秋乏”。化解“秋乏”,要保證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飲食清淡,宜多吃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處暑前后,白天氣溫較高,夜晚則較為涼爽,保持臥室的適宜溫度非常重要,建議室溫控制在22℃左右,以確保睡眠時的舒適度。同時盡量保持臥室空氣流通,有助于提升睡眠質(zhì)量。
微信號: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編輯器
【模版版權說明】
排版:135編輯器
文字來源: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84%E6%9A%91/488721
(僅做占位,使用需替換)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ID:62868)
設計元素:135編輯器樣式改制
頭圖:本人繪制+135編輯器
藝術字:藝術字“處暑”(ID:151038)
藝術字“節(jié)氣”(ID:151029)
藝術字不可替換文字與顏色
貼紙:135編輯器